加快制定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政法规 - 知君范文

	知君范文网,海量公文素材资料,下载网址:vip.zhijunya.com,润笔请加微:fendou_417。
加快制定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政法规
加快制定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政法规  近来,生成式人工智能(以下简称“GAI”)风起云涌,备受关注。2013年至2023年,全球共申请了5.4万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专利,其中超过25%在2023年提出。截至2024年12月31日,我国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网信部门完成备案,其中2024年新增238款。GAI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习惯乃至生活方式。但与之相伴,也出现了很多新兴领域的法律问题。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,2021年至2024年全国法院共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1659件,绝大部分系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案件。
  去年3月21日,联合国大会通过全球首个关于监管人工智能的决议《抓住安全、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机遇,促进可持续发展》;经过长达三年的筹备与谈判,去年3月,欧盟正式完成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立法流程,出台全球首部关于人工智能的全面立法。在我国,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规划已将人工智能法草案列入其中。不过,技术专家分析,相对于专用人工智能系统而言,GAI具有可以执行不特定任务、具有庞大数据训练量等重要特征。因此,在讨论中国人工智能立法时,应重点加快出台有关GAI全方位规范的立法。
  2025年3月7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委发布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,规定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生成合成服务,均应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。此前,2023年8月15日,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施行,利用GAI技术向我国境内公众提供生成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内容的服务适用该办法;2023年1月10日,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实施;2021年12月31日,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颁布。不过,四个《办法》主要规范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,而且属于部门规章性质,法律位阶较低。另外,科技部等10部委印发《科技伦理审查办法(试行)》,明确“具有舆论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意识引导能力的算法模型、应用程序及系统的研发”为“需要开展伦理审查复核的科技活动”。
  与传统立法相比,人工智能立法面临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调整对象不确定性、技术产业迭代带来的社会关系不确定性,以及风险种类和程度的高度不可……
试读结束,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
收藏 加会员 下载
×
微信支付

打开微信扫码支付

¥28

会员专属

官方Q群

905304308

微信安全登录
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(新用户自动注册)

手机号注册/登录

×